老号开脉轮
三玄三要 解
开脉轮调百病
生命·命运·健康-共同体
修身养性,守己安分。
学思践悟,快乐人生!
士以弘道
链接:
“意中玄”之“三要”
只是知见上正确了,只是语句上领会了,只是“句中玄”了,那还不是实际的证悟,犹如说食不饱,究竟还是个饿汉。所以临济祖师说,只是知见上正确了,只是语句上领会了,则“自救不了”,还需要做实际的功夫,还需要做“截流机”的功夫。实际的功夫,“截流机”的功夫,就是“意中玄”的修行。 2.“意中玄”之“三要”。“意中玄”之“三要”,属于截断横流、脱落根尘的三个阶段。 问:“意中玄”之“三要”,属于截断横流、脱落根尘的三个阶段。何以见得?
答曰:众生为何流转不息?只因众生以六根作自己,以六尘作他人,他物,所以,终日以幻我追逐幻他,以幻根追逐幻尘,终日捕风捉影,根尘缠缚,不得解脱。这样的捕风捉影的作为,这样的根尘缠缚的作为,便形成了幻根与幻尘的虚幻链接,便形成了无量无数的条件反射系统。
无量无数的条件反射系统,囚禁了无量无数的幻我,囚禁了无量无数的幻他。幻我幻他,纠缠在一起,不得解脱。幻能幻所,纠缠在一起,不得解脱。这就是众生的虚幻的娑婆世界。在这个虚幻的娑婆世界里,以幻我追逐幻他,以幻能追逐幻所。如此追逐,就是梦幻轮回。
要想停止这种梦幻轮回,就得息下幻我对幻他的追逐,就得息下幻能对幻所的追逐,就得解脱幻我与幻他的虚妄链接,就得解脱幻能与幻所的虚妄链接。于自他双亡的当下,于能所双亡的当下,认出这个“绝待无对的自己”,获得这个“本然如是的解脱”。
获得解脱的方法,那就是截断横流,息下狂心。
截断横流的方法,大致分为两类。一类是渐修,也就是渐渐地截断。一类是顿断,也就是直截了当。禅宗的棒喝,就是直截了当,就是顿断。其余的方法,皆是渐渐地截断,皆是渐修。
禅宗的棒喝,不是狭义的棒打声喝,而是泛指一切顿断妄想的手段。譬如,惠能大师曰:“屏息诸缘,一念不生”。若人听了这个开示,当下便屏息了诸缘,便一念不生了,这不就是顿断吗?这不就是棒喝吗?
禅宗的棒喝,可以来自于他人,可以来自于自己。譬如,慧可久修“心如墙壁,内心无喘”的禅定功夫,他修了很长时间,依然还是妄念纷飞,不得安定。于是,他请求达摩,给自己安心。这时,达摩大师,默然,忽然之间,他瞪目圆睁,赫然曰:“将心来,与汝安。”达摩大师的默然,以及豁然之间的瞪目圆睁,他那个威猛的样子,把慧可吓得妄念顿脱。达摩大师的这个样子,不是当头一棒吗?不是直面一喝吗?这样的棒喝,哪里更待木棒打人?哪里更待音声喝人?正于慧可被吓得妄念脱落时,达摩大师曰:“将心来,与汝安。”
在达摩大师的顿断直指之下,慧可开始寻找自己的心,他要找出自己的心,让达摩大师给自己安,我的心在哪?我的心在哪?我要找到他,呈递给达摩大师,让达摩大师给我安心。可是,慧可找了老半天,他也没有找到这个心。正于觅心了不可得时,达摩大师云:“与汝安心竟。”也就是说,觅心了不可得时,当下的这个历历孤明的人,当下的这个空明朗净的心,他本来不乱,他本来就安,哪里更待人安呢?
我们的这个截断横流的功夫,我们的这个直指人心的功夫,在多数情况下,多是自截自断,自证自见。这个截断横流的功夫,这个直指人心的功夫,若是依赖他人,他人哪里有那么多的闲功夫,天天拿棒来打你,时时用声来喝你?这种截断横流的功夫,这种直指人心的功夫,主要是自截自断,自证自见。譬如,打坐之时,日用之中,急呼一声——咄!于此一“咄”之下,一切妄念,当下脱落。于此脱落之时,反观体认这个了了常明的,反观体认这个一尘不染的,这便是自截自断、自证自见的功夫。
这种顿断的功夫,有深有浅。根据功夫的深浅,根据修行的进程,大致分为三个阶段,也就是“意中玄”之初要、中要与上要。
“意中玄”之“初要”,是紧接着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而来的。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,已经有了充分的正知正见,已经升起了誓愿证得此心的大愿。有了这样的正知正见,有了这样的誓愿证得此心的大愿,那就可以进入截断横流的修行了,那就可以进入“意中玄”的修行了。
“意中玄”之“初要”,就是截断横流的初期阶段,就是“截流机”功夫的初期阶段。
从未做过顿断妄想功夫的人,从未体会过历历孤明状态的人,对于顿断的当下,对于历历孤明的心境,他会觉得很清净,他会觉得很有效,他会觉得很受益。
“意中玄”之“中要”,就是截断横流的中期功夫,就是“截流机”功夫的中期阶段。
截断横流的初期阶段,就像有人,刚刚起航渡河,他离岸还不远,入流还不深,所以,他会觉得很平静,他会觉得很新鲜,他会觉得很自在。但是,随着离岸越来越远,入流越来越深,这只渡河小船,也开始颠簸起来。也就是说,随着截断横流功夫的渐渐深入,随着离开此岸的越来越远,我们的心里,也开始动乱起来。这就是所谓的种子翻腾,这就是所谓的魔军现前。或曰种子翻腾,或曰魔军现前,其实,这都不是外来的,而是自家的业识种子,而是自家的心魔。
此心涵盖一切,此心本来无外,哪里更有什么心外之物?哪里更有什么心外之魔?释迦佛也经历了这样的种子翻腾,也经历了这样的魔军现前。对于种子翻腾,对于魔军现前,他一概不理睬,任他自生自灭,所谓“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”。你若不理睬他,他也就自己退去。正当魔军退去时,这个空明朗净的最最尊贵的我,也就当下现前了。到了这里,是“意中玄”之“上要”。
“意中玄”之“上要”,就是渡过了中流,抵达了彼岸。然而,还未登上彼岸,还在这静止不动的船上。也就是说,妄念已脱落,寂灭已现前。然而,他还未认出这个一尘不染的心,他还未认出这个不生不灭的人。到了这里,超越了人天,所以“堪与人天为师”。
超越了人天,然而,他还在“超越人天的境界里”,故须打破这个根尘脱落的境界,故须打破这个寂灭现前的境界,于自己的当下,认出这个能生万法的一真心体,认出这个能生百千万亿化身的清净法身。这就进入了“体中玄”的修行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三要”
1.“句中玄”之“三要”,属于建立正知正见的三个阶段。
问:“句中玄”之“三要”,属于建立正知正见的三个阶段。何以见得?
答曰:佛法的修行,第一要见地正。见地不正,而用功夫,那就是背道而驰。背道而驰,则愈行而离道愈远,是故经云:“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”。也就是说,在因地上发生了错误,那么,在果地上也就一定是错误的。就像我们出发,要到某个地方,我们首先要搞清方向,然后,再了解路途。搞清了方向,了解了路途,才能上路,向着要去的那个地方进发。若不然者,就会背道而驰,渐行而离道渐远。譬如,我们要去南京,我们就不能向着北京那个地方走。我们搞清了方向,然后,我们还要搞清途径,哪个地方可以休息,哪个地方可以吃饭,哪个道路是通的,哪个道路是不通的,以及目的地有什么标志,以便我们把它认出来。
如果我们错认了目的地的标志,那么,即使我们到了目的地,我们也不会认出目的地,就像我们拿着张三的画像去找李四,即使我们见了李四,我们也不会认出李四。譬如,我们要寻找的那个目的地的标志,那里有一个金色的大门,大门两侧,有两尊金狮子。我们知道了这个标志,当我们到了目的地的时候,我们就会认出这个目的地。
如果我们错认了目的地的标志,认为目的地这个地方,有一个黑色的大门,大门两侧,有两只石头狗。那么,我们带着这样的认知,即使到了目的地,也不会认出这个目的地,我们就会错过这个目的地。
我们修证佛法,也是如此。我们修行的目标是什么?我们向哪个方向走?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,将会出现什么现象?我们将如何应对?以及到了目的地,目的地又有什么标志?我们寻找的那一尊佛,是画像的那个样子吗?我们寻找的那一尊佛,是相好庄严的他,还是无形无相、具足万相的自己?譬如,持名念佛的人,由于他连续地作功夫,在他的境界上,在他的心境上,便出现了一尊相好庄严的佛。这时,是应该亲近他,还是应该不理他?是应该礼拜他,还是应该将他贬向无生国里?这时,又如何应对?
当这个人的修行,过了这个幻觉境界的时候,寂灭的境界现前了。这时,又如何应对?如何才能认出这个不生不灭的弥陀?如何才能认出这个不生不灭的自己?应对这样的问题,全靠当事人的正知正见。临济祖师的“句中玄”,临济祖师的“看取棚头弄傀儡,抽牵全籍里头人”,就是这个正知正见。临济祖师要我们认出这个“里头人”,临济祖师要我们认出这个显现万相的无位真人。学佛的人,只须认出这个“里头人”,只须认出这个显现万相的无位真人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三要”,就是“句中玄”之初要、中要与上要,就是正知正见的初要、中要与上要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初要”,就是最初的正知正见。
几乎所有的人,他的修行之路,都会经历外道修行向佛法修行的过渡,都会经历着相外求向反观自见的过渡,即使释迦佛,也是如此。譬如,我们最初了解佛法的时候,我们以为佛在西天,是一个对象话的他人。后来,我们又以为佛在当下,是一个绝待无对的自己。这就是由外道修行向佛法修行的过渡,这就是由着相外求向反观自见的过渡。这个最初的佛法的修行,佛法的认知,这个最初的反观自见,就是“句中玄”之“初要”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中要”,就是正知正见的第二个阶段,就是已经具有了相应的正知正见,但是,还不够充分,还不够坚定,还有很多的动摇,还有很多的疑惑。譬如,太阳落的那个方向,真的没有极乐世界吗?真的没有阿弥陀佛吗?极乐只是自心,弥陀只是自性,真的吗?他的正知正见,还不够充分,还不够坚定。这就是“句中玄”之“中要”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,就是正知正见的第三个阶段,就是正知正见已经很充分,已经很坚定,并且升起了强烈的愿望,誓愿要证得此心,誓愿要证得此佛,誓愿要证得这个“现现成成的无上正等正觉”。这就是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。
按照禅宗的标准来说,到了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,就可以参禅了,参一句直指人心的话头。譬如,自己念几声佛,然后问自己:“这个念佛的,是谁?”我们念佛的时候,我们能够听到自己念佛的声音,乃至默念,也能听到自己的心声。我们念几声佛,然后问自己:“这闻声的,是谁?”或我们问自己,“这了了常明、一尘不染的,是个什么?”这都是直指人心的话头。
如此自问,如此体会,就是参禅,亦名参心。禅即是心,心即是禅。参禅就是参这个历历孤明的心,就是悟这个历历孤明的心。
我们完成了“句中玄”的修行,我们经历了“句中玄”的三个阶段,我们树立了充分的正知正见,那么,下一步的修行,就是“意中玄”,就是截断横流的功夫。
“意中玄”之“三要”
问:“意中玄”之“三要”,属于截断横流、脱落根尘的三个阶段。何以见得?
答曰:众生为何流转不息?只因众生以六根作自己,以六尘作他人,他物,所以,终日以幻我追逐幻他,以幻根追逐幻尘,终日捕风捉影,根尘缠缚,不得解脱。这样的捕风捉影的作为,这样的根尘缠缚的作为,便形成了幻根与幻尘的虚幻链接,便形成了无量无数的条件反射系统。
无量无数的条件反射系统,囚禁了无量无数的幻我,囚禁了无量无数的幻他。幻我幻他,纠缠在一起,不得解脱。幻能幻所,纠缠在一起,不得解脱。这就是众生的虚幻的娑婆世界。在这个虚幻的娑婆世界里,以幻我追逐幻他,以幻能追逐幻所。如此追逐,就是梦幻轮回。
要想停止这种梦幻轮回,就得息下幻我对幻他的追逐,就得息下幻能对幻所的追逐,就得解脱幻我与幻他的虚妄链接,就得解脱幻能与幻所的虚妄链接。于自他双亡的当下,于能所双亡的当下,认出这个“绝待无对的自己”,获得这个“本然如是的解脱”。
获得解脱的方法,那就是截断横流,息下狂心。
截断横流的方法,大致分为两类。一类是渐修,也就是渐渐地截断。一类是顿断,也就是直截了当。禅宗的棒喝,就是直截了当,就是顿断。其余的方法,皆是渐渐地截断,皆是渐修。
禅宗的棒喝,不是狭义的棒打声喝,而是泛指一切顿断妄想的手段。譬如,惠能大师曰:“屏息诸缘,一念不生”。若人听了这个开示,当下便屏息了诸缘,便一念不生了,这不就是顿断吗?这不就是棒喝吗?
禅宗的棒喝,可以来自于他人,可以来自于自己。譬如,慧可久修“心如墙壁,内心无喘”的禅定功夫,他修了很长时间,依然还是妄念纷飞,不得安定。于是,他请求达摩,给自己安心。这时,达摩大师,默然,忽然之间,他瞪目圆睁,赫然曰:“将心来,与汝安。”达摩大师的默然,以及豁然之间的瞪目圆睁,他那个威猛的样子,把慧可吓得妄念顿脱。达摩大师的这个样子,不是当头一棒吗?不是直面一喝吗?这样的棒喝,哪里更待木棒打人?哪里更待音声喝人?正于慧可被吓得妄念脱落时,达摩大师曰:“将心来,与汝安。”
在达摩大师的顿断直指之下,慧可开始寻找自己的心,他要找出自己的心,让达摩大师给自己安,我的心在哪?我的心在哪?我要找到他,呈递给达摩大师,让达摩大师给我安心。可是,慧可找了老半天,他也没有找到这个心。正于觅心了不可得时,达摩大师云:“与汝安心竟。”也就是说,觅心了不可得时,当下的这个历历孤明的人,当下的这个空明朗净的心,他本来不乱,他本来就安,哪里更待人安呢?
我们的这个截断横流的功夫,我们的这个直指人心的功夫,在多数情况下,多是自截自断,自证自见。这个截断横流的功夫,这个直指人心的功夫,若是依赖他人,他人哪里有那么多的闲功夫,天天拿棒来打你,时时用声来喝你?这种截断横流的功夫,这种直指人心的功夫,主要是自截自断,自证自见。譬如,打坐之时,日用之中,急呼一声——咄!于此一“咄”之下,一切妄念,当下脱落。于此脱落之时,反观体认这个了了常明的,反观体认这个一尘不染的,这便是自截自断、自证自见的功夫。
这种顿断的功夫,有深有浅。根据功夫的深浅,根据修行的进程,大致分为三个阶段,也就是“意中玄”之初要、中要与上要。
“意中玄”之“初要”,是紧接着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而来的。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,已经有了充分的正知正见,已经升起了誓愿证得此心的大愿。有了这样的正知正见,有了这样的誓愿证得此心的大愿,那就可以进入截断横流的修行了,那就可以进入“意中玄”的修行了。
“意中玄”之“初要”,就是截断横流的初期阶段,就是“截流机”功夫的初期阶段。
从未做过顿断妄想功夫的人,从未体会过历历孤明状态的人,对于顿断的当下,对于历历孤明的心境,他会觉得很清净,他会觉得很有效,他会觉得很受益。
“意中玄”之“中要”,就是截断横流的中期功夫,就是“截流机”功夫的中期阶段。
截断横流的初期阶段,就像有人,刚刚起航渡河,他离岸还不远,入流还不深,所以,他会觉得很平静,他会觉得很新鲜,他会觉得很自在。但是,随着离岸越来越远,入流越来越深,这只渡河小船,也开始颠簸起来。也就是说,随着截断横流功夫的渐渐深入,随着离开此岸的越来越远,我们的心里,也开始动乱起来。这就是所谓的种子翻腾,这就是所谓的魔军现前。或曰种子翻腾,或曰魔军现前,其实,这都不是外来的,而是自家的业识种子,而是自家的心魔。
此心涵盖一切,此心本来无外,哪里更有什么心外之物?哪里更有什么心外之魔?释迦佛也经历了这样的种子翻腾,也经历了这样的魔军现前。对于种子翻腾,对于魔军现前,他一概不理睬,任他自生自灭,所谓“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”。你若不理睬他,他也就自己退去。正当魔军退去时,这个空明朗净的最最尊贵的我,也就当下现前了。到了这里,是“意中玄”之“上要”。
“意中玄”之“上要”,就是渡过了中流,抵达了彼岸。然而,还未登上彼岸,还在这静止不动的船上。也就是说,妄念已脱落,寂灭已现前。然而,他还未认出这个一尘不染的心,他还未认出这个不生不灭的人。到了这里,超越了人天,所以“堪与人天为师”。
超越了人天,然而,他还在“超越人天的境界里”,故须打破这个根尘脱落的境界,故须打破这个寂灭现前的境界,于自己的当下,认出这个能生万法的一真心体,认出这个能生百千万亿化身的清净法身。这就进入了“体中玄”的修行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三要”
1.“句中玄”之“三要”,属于建立正知正见的三个阶段。
问:“句中玄”之“三要”,属于建立正知正见的三个阶段。何以见得?
答曰:佛法的修行,第一要见地正。见地不正,而用功夫,那就是背道而驰。背道而驰,则愈行而离道愈远,是故经云:“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”。也就是说,在因地上发生了错误,那么,在果地上也就一定是错误的。就像我们出发,要到某个地方,我们首先要搞清方向,然后,再了解路途。搞清了方向,了解了路途,才能上路,向着要去的那个地方进发。若不然者,就会背道而驰,渐行而离道渐远。譬如,我们要去南京,我们就不能向着北京那个地方走。我们搞清了方向,然后,我们还要搞清途径,哪个地方可以休息,哪个地方可以吃饭,哪个道路是通的,哪个道路是不通的,以及目的地有什么标志,以便我们把它认出来。
如果我们错认了目的地的标志,那么,即使我们到了目的地,我们也不会认出目的地,就像我们拿着张三的画像去找李四,即使我们见了李四,我们也不会认出李四。譬如,我们要寻找的那个目的地的标志,那里有一个金色的大门,大门两侧,有两尊金狮子。我们知道了这个标志,当我们到了目的地的时候,我们就会认出这个目的地。
如果我们错认了目的地的标志,认为目的地这个地方,有一个黑色的大门,大门两侧,有两只石头狗。那么,我们带着这样的认知,即使到了目的地,也不会认出这个目的地,我们就会错过这个目的地。
我们修证佛法,也是如此。我们修行的目标是什么?我们向哪个方向走?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,将会出现什么现象?我们将如何应对?以及到了目的地,目的地又有什么标志?我们寻找的那一尊佛,是画像的那个样子吗?我们寻找的那一尊佛,是相好庄严的他,还是无形无相、具足万相的自己?譬如,持名念佛的人,由于他连续地作功夫,在他的境界上,在他的心境上,便出现了一尊相好庄严的佛。这时,是应该亲近他,还是应该不理他?是应该礼拜他,还是应该将他贬向无生国里?这时,又如何应对?
当这个人的修行,过了这个幻觉境界的时候,寂灭的境界现前了。这时,又如何应对?如何才能认出这个不生不灭的弥陀?如何才能认出这个不生不灭的自己?应对这样的问题,全靠当事人的正知正见。临济祖师的“句中玄”,临济祖师的“看取棚头弄傀儡,抽牵全籍里头人”,就是这个正知正见。临济祖师要我们认出这个“里头人”,临济祖师要我们认出这个显现万相的无位真人。学佛的人,只须认出这个“里头人”,只须认出这个显现万相的无位真人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三要”,就是“句中玄”之初要、中要与上要,就是正知正见的初要、中要与上要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初要”,就是最初的正知正见。
几乎所有的人,他的修行之路,都会经历外道修行向佛法修行的过渡,都会经历着相外求向反观自见的过渡,即使释迦佛,也是如此。譬如,我们最初了解佛法的时候,我们以为佛在西天,是一个对象话的他人。后来,我们又以为佛在当下,是一个绝待无对的自己。这就是由外道修行向佛法修行的过渡,这就是由着相外求向反观自见的过渡。这个最初的佛法的修行,佛法的认知,这个最初的反观自见,就是“句中玄”之“初要”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中要”,就是正知正见的第二个阶段,就是已经具有了相应的正知正见,但是,还不够充分,还不够坚定,还有很多的动摇,还有很多的疑惑。譬如,太阳落的那个方向,真的没有极乐世界吗?真的没有阿弥陀佛吗?极乐只是自心,弥陀只是自性,真的吗?他的正知正见,还不够充分,还不够坚定。这就是“句中玄”之“中要”。
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,就是正知正见的第三个阶段,就是正知正见已经很充分,已经很坚定,并且升起了强烈的愿望,誓愿要证得此心,誓愿要证得此佛,誓愿要证得这个“现现成成的无上正等正觉”。这就是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。
按照禅宗的标准来说,到了“句中玄”之“上要”,就可以参禅了,参一句直指人心的话头。譬如,自己念几声佛,然后问自己:“这个念佛的,是谁?”我们念佛的时候,我们能够听到自己念佛的声音,乃至默念,也能听到自己的心声。我们念几声佛,然后问自己:“这闻声的,是谁?”或我们问自己,“这了了常明、一尘不染的,是个什么?”这都是直指人心的话头。
如此自问,如此体会,就是参禅,亦名参心。禅即是心,心即是禅。参禅就是参这个历历孤明的心,就是悟这个历历孤明的心。
我们完成了“句中玄”的修行,我们经历了“句中玄”的三个阶段,我们树立了充分的正知正见,那么,下一步的修行,就是“意中玄”,就是截断横流的功夫。
感谢关注 学思践悟
感谢关注 学思践悟
感谢关注
学思践悟 修行上路
点击链接寻妙缘
最近新文点下看:
学思践悟
点击链接寻妙缘
点击链接寻妙缘
最近新文点下看:
声明: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,内容转自网络,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,若想亲身实践,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。
感恩原作者,感恩前平台!
死心踏地,上座定时。
身口意定,三密加持。
事上制心,安分守己。
八道十善,证道净一。
点击今日推文 每天分享锦论
死心踏地,上座定时。
身口意定,三密加持。
事上制心,安分守己。
八道十善,证道净一。
点击今日推文